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《什么是教育》中写道:“教育的本质意味着:一棵树摇动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。”
最后几天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备考?
正视考试,放平心态
不轻视但更不要慌张。
尤其是这最后阶段,怎样看待考试也就至关重要。
考试只是一个查漏补缺的工具,其最大作用是检验你阶段性的学习状态和知识储备。一场考试的结果受出题老师、学习状态、生活规律等多重因素影响,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将现有的复习状态全盘否定。正确看待考试的结果是高三的隐性必修课。考差了,是高考前填补知识漏洞的好机会;考好了,能够增进自己的自信心,以饱满积极的精神态度投入新一轮的学习。
但是,无论考试结果好坏与否,一定要进行反思总结。我们的应有之举,是在每一次考试后的总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状态,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。
做到“把平时当高考,高考当平时”。“把平时当高考”要求我们认真对待平时每一场考试。考场发卷前五分钟,在脑海中过一遍我的做题思路和总结的非知识性失误。考试的过程中,以严肃认真的状态来完成试题。
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
千万不能抱有我现在随意没关系,到高考考场上我会认真细心做题的侥幸思想。人的行为惯性超乎你的想象,况且高考考场上你难免感到紧张,要做到比平时更加细心冷静只能说是难上加难。
注意不同科目学习方法
拿生物学科来举例,生物中跨章节甚至跨教科书的知识点往往有十分紧密的联系,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反复地钻研教材,更要对教材内部蕴含的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认识,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,更好、更严谨地学习生物。很多人有“理科不用背,理解就好”的误区。事实上,根据往年经验,化学的工业流程题和生物的大题都有非常多考察记忆的点。
生物是一门对记忆要求很高的科目,我们不但要在脑海中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,更不能放过无数个细碎的知识点。因而早读时也不能遗漏生物和化学的背诵。马尔克斯说“平庸将你的心灵烘干得没有一丝水分,荣光才会拨动你心灵最深处的弦。”最后这段日子可能你陷入无数个自我怀疑与迷茫的痛苦瞬间,但它教会你反思,磨炼你的韧性,给你与这世界搏一搏的筹码。
相信自己,你一定行!
老师寄语:
希望是我,最后是我,
千万是我,拜托是我,
必须是我,只能是我,
熬到最后的一定是我。
武汉国华学校希望每个学子能坚持最后的几天,胜利就在眼前!你们的辛苦付出就要迎来收获了。